中国的词汇实在太多了,按照人们年龄的不同,可以分为不同的称呼,比如胎儿,是还在母亲体内的时候的称呼,如果出生之后就改叫作婴儿了,那什么青年壮年中年更是难以区分了,根据年龄,青年壮年中年应该怎么区分呢?那么古时候根据年龄的不同是怎么称呼的呢?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青年壮年中年怎么区分的呀
所谓的青年壮年中年基本上是按照年龄来进行划分的。
新生儿期: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。
婴儿期: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。
关于年龄界限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惯例来划分:
不满一岁的为婴儿, 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, 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(此为相关法律规定)。
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为青少年(12-16岁为少年);
18-35岁为青年(国际上到45岁)。
壮年:35—45岁。
而35-60岁都是中年。
60岁以上则为老年了。
古时候对年龄的称呼是怎样的呢?
0岁:
度:小儿初生之时。
赤子、襁褓:未满周岁的婴儿。
汤饼之期:指婴儿出生三日。旧俗小儿出生三日,设筵招待亲友谓之“汤饼筵”,也作“汤饼宴”、“汤饼会”。
1岁:
牙牙:象声词,婴儿学语的声音。如牙牙学语,指小孩开始学话。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:“两女牙牙,生汝死后,才周��耳。”周��,指婴儿周岁。
2岁:
孩提: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,指2——3岁的儿童。也有写作“孩提包”或“提孩”的,韩愈诗中就有“两家各生子,提孩巧相如”句。
8岁:
总角: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。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。
童龀[chèn]:龀,《说文》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”的说法。可以看出,孩子乳牙脱落,长出恒牙,称为“龀”。“童龇”,指儿童少年时期。也有说成“髫龀”的,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其子孙虽在髫龀,男皆封侯,女为邑君。”
始龀、髫年:女孩7岁。
始龀、龆年:男孩8岁。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
9岁:
九龄:9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