宦官和太监有什么区别?太监为什么叫公公

在我们古代中国的每一代王朝中,有一类人是永恒存在的。那就是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太监。一般进入皇宫的太监都是要把男性生殖器给阉割了才能在皇宫入职。这样的阉割有很大的死亡风险,宦官与太监有什么区别呢?为什么太监会被人们称为公公一直流传至今呢?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
宦官和太监有什么区别?太监为什么叫公公

宦官和太监有什么区别?

其实,在中国古代,它们之间截然不同,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来揭秘吧考察《辞源》的解释,“宦者”就是太监、阉人,“宦官“就是宫内侍奉官。
宦官、太监尽管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皇宫中的特有人员,而且都是被阉割过的、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奴仆,但是概念却有严格区别。
宦官在西方传说中最早是古代亚述国王的美丽王妃所创。而在中国,“宦官”之称却是古已有之,历史悠久。它是在皇宫中为皇帝以及皇族服务的官员的总称。
东汉以前,宦官中既有阉人,也有士人。

宦官和太监有什么区别?太监为什么叫公公

据《后汉书·宦官列传》记载,“宦官悉用阉人,不复杂调它士”。可见,“悉用阉人”是在东汉之后才有的事情。这时阉人才能与宦官等同起来。宦官多是幼年入宫,社会关系简单,别无出路,但因其近于皇帝,故权势很大。唐代以后,随着世风日下,民间官僚富商收买男童,私自阉割后送入宫廷,并企图日后利用。而且,在东汉时期,还出现了女宦官,出土的汉代彩绘女宦官陶俑就是明证。
“太监”一词,最早始于唐高宗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,当时政府将掌管乘舆、服饰的殿中省改为中御府,并设“中御太监”“少监”之职。到了辽代,“太监”就成了政权机构中的官员称谓之一。据《续文献通考》记载,辽代的太府监、少府监、秘书监等都设有太监。金、元时期因袭辽代制度,所设各监也多有“太监”。元代太监是诸监中的二级官吏,并非尽是刑余之人。
到了明朝,太监和宦官有了较固定的关系。充当太监必是宦官,但明代宦官并不都是太监。太监是宦官的上司,是具有一定品级、俸禄的高级宦官。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是从清朝开始的。

宦官和太监有什么区别?太监为什么叫公公

到了清朝,宦官被取消了,一律称为太监。清朝的太监分为三六九等,下级的受苦受难,上级的为非作歹、为所欲为。比如有名的慈禧太后的太监李莲英既可制约满朝文武大臣,又可与太后同吃一个灶,他的家乡居然有地三十六顷,金银财宝无数。可见,阉人、宦官在东汉之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。从东汉时起,二者才合流,成为一体。而太监是地位高于一般宦官的阉人,或者说是阉人首领,三者本不应混为一谈、鱼目混珠。


免责声明:文章内的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凡本网注明“作者:知识驿站”的作品均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。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! 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!知识驿站 » 宦官和太监有什么区别?太监为什么叫公公
赞(0)